您当前的位置:文化渊源

春节吃饺子习俗的由来

发布时间:2012-1-5 17:01:56

      民间有春节吃饺子的习俗,饺子: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。早在三国时期,魏张揖所著的《广雅》一书中,就提到这种食品。据考证: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“偃月形馄饨”.和南宋时的“燥肉双下角子”发展而来的,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。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:“元旦子时,盛馔同离,如食扁食,名角子,取其更岁交子之义。”又说:“每年初一,无论贫富贵贱,皆以白面做饺食之,谓之煮饽饽,举国皆然,无不同也。富贵之家,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,以卜顺利,家人食得者,则终岁大吉。”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,寓意吉利,以示辞旧迎新。近人徐珂编的《清稗类钞》中说:“中有馅,或谓之粉角——而蒸食煎食皆可,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。”千百年来,饺子做为贺岁食品,受到人们喜爱,相沿成习,流传至今。 饺子原名“娇耳”,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。饺子一般要在除夕晚上12时以前包好,待到半夜子时吃,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,吃饺子取"更岁交子"之意,"有喜庆团圆"和"吉祥如意"的意思。
    饺子有很多的传说,一说是为了记念盘古开天辟地,结束了混沌状态。二是取其与“混囤”的谐音,意为“粮食满囤”。另外,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与女娲造人有关。女娲抟土造人时,由于天寒地冻,黄土人的耳头很容易冻掉,为了耳朵能固定不掉,女娲在土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,用细线把耳朵栓住,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,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。老百姓为了记念女娲的功绩,就包起饺子来,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,内包有馅(线),用嘴咬吃。
 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食品,究其原因:一是饺子形如元宝。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“招财进宝”之音,二是饺子有馅,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,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企望。在包饺子时,人们常常将金如意,糖,花生,枣栗子等包进馅里,吃到如意,吃到糖的人,来年的日子更甜美,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,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。


    来源:中共濮阳县委统战部